从实际情况来看,废钢生产环节主要包括钢厂自产废钢、加工废钢和折旧废钢。自产废钢主要与成材率有关,其产量大约为粗钢产量的4%-6%,钢厂自用,很少流入市场;加工废钢主要是制造业生产产生的边角料以及建筑拆解后回收610L钢板,产废率大约为 6%;折旧废钢与机械产品的使用寿命有关,一般折旧年限为 15~20 年,折旧废钢产量有望保持 15%-20% 的增速。
2017 年之后,废钢价格持续高于铁水价格。一方面导致短流程电炉成本高于长流程高炉成本,2019 年该价差基本上维持在300~400 元/吨之间;另一方面,长流程钢厂通过额外添加废钢增加产量导致边际吨钢利润递减,废钢成为较为昂贵的610L钢板提产边际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废钢偏紧的供需环境导致的价格刚性。当钢厂利润较高时,长流程钢厂可以较为快速的通过进一步添加废钢增加产量进而提升总利润,短流程电炉也可以快速增加负荷提升产量;当钢厂利润较低时,长流程钢厂可以较为快速的通过降低废钢添加比例降低吨钢成本,短流程电炉也可以快速降低负荷甚至停产避免亏损。由于废钢占比粗钢较大,钢厂通过增减废钢添加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影响粗钢产量,导致610L钢板产量弹性增大,在面对需求变化时,产量匹配需求更具效率。可以做个简单的估算,按照8 亿吨铁水粗略估算,长流程钢厂废钢添加比例每变化 1%,粗钢产量变化 800 万吨。电炉产能尚没有准确统计,市场预估其产能处于1.2~1.6 亿吨之间,按照1.2 亿吨产能的保守估算,610L钢板产能利用率每变化 1%,粗钢产量变化120 万吨。
关于粗钢供给方面,剩下的问题是,废钢较为紧张的供需环境能否持续,价格的相对强势能否逆转。若 2020 年,废钢相对价格大幅下降,导致其持续低于铁水成本,则粗钢的供应弹性将弱化,电炉钢成本将会低于高炉钢成本,供给匹配需求速度将放缓。若废钢价格仍保持相对较强,则粗钢供给仍能维持目前较强的弹性。
导致今年废钢供应偏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制造业相对低迷,产生的废钢量较少;2)废钢价格相对较低,运输半径较短,生产加工有一定的地域性;3)废钢回收加工竞争激烈,利润较低,通常利润在 100 元 / 吨以内,价格下跌导致亏损则大概率放弃供应,囤货待涨;4)废钢回收相对分散,且中间环节过多,在供应并不是特别充分的前提下,隐性库存容易大幅降低供应量;5)环保和季节性也会影响其产出。
短期来看,除了上述的因素 1)可能有所改观外,其他因素仍将继续作用于废钢回收行业。目前,废钢年度供应量在 2.1~2.3 亿吨之间,预计每年净增加 2000 万吨左右,但考虑到上述因素以及电炉投产,2020 年废钢供应仍将偏紧,转为过剩的可能性不大。从库存表现来看,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供给被动匹配需求,库存倾向于积累。
因此,在需求方面,从定性的角度来看,谨慎看空房地产,基建谨慎乐观,制造业有望触底反弹,但力度带观察,2020 年钢材求仍将保持一定的韧性。供给上看,610L钢板仍有增产的空间。610L钢板总体呈供过于求的格局,钢厂利润倾向于压缩,价格重心大概率下移。但由于废钢的供应问题,610L钢板供给弹性较大,在需求没有出现断崖式下跌的情况下,通过电炉减产以及调低长流程废钢添加量,供给可以较为迅速的匹配需求,610L钢板价格大概率仍将处于高炉成本以及电炉成本的区间通道中。
对于610L钢板价差,总结如下:1)相对看好制造业,谨慎看空房地产;2)房地产竣工有望加速,相对看好610L钢板;3)电炉产能持续上马,未来螺线供应压力加大;4)610L钢板出口占比总钢材出口为 58%,若出口改善,610L钢板收益更多。